小编转发了一篇关于游戏运营的文章'='' href='/home/tag.html?id=1606'>社区运营,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~
就目前的市场环境而言,游戏社区是游戏产业与内容产业的交叉赛道。 很多人和公司都在尝试利用社区的概念来延长游戏用户的生命周期,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从业者连社区都分不清。 与社区的区别,比如笔者在采访的时候,经常会遇到社区运营去做社区运营,所以在谈如何建设社区之前,我觉得先讨论一下什么是社区比较合适。
一、游戏社区的意义
所谓共同体,是指在某些领域有共同利益、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群体。 加上游戏、互联网的标签之后,就是我们目前熟悉的游戏社区。
与游戏社区不同,游戏社区注重用户活跃度指标,必要时利用转化指标,以丰富内容的形式促进用户活跃度; 而游戏社区则注重用户转化指标,更多时候是利用社交关系积累用户。 因为社会关系也是输出社区内容的一种方式,所以社区可以包含社区功能。
如果再细分的话,在笔者看来,会分为官方游戏社区和第三方游戏社区。 官方游戏社区的特点是:PGC内容及时、丰富,实用工具或内容较多,舆论氛围良好。 第三方社区的特点是:UGC内容互动量极高,内容批评游戏越多,越容易引起共鸣。
这是因为除了双方积极的目标外,官方还需要反馈游戏的变革,并且对舆论有更大的控制力,这往往会让舆论变成玩家之间的冲突; 而第三方更多的是球员和官方之间的矛盾。 他们有比较成熟的商业化路线,因为用户数量引起了产品方的关注,他们不得不在这个平台上投入更多的资源。
另外,需要注意的是,第三方平台上的运营还分为独立游戏运营和平台运营(如等)。 产品框架功能需要修改,所以在笔者看来,称之为游戏渠道运营或者新媒体运营似乎更合适。
2、游戏社区的价值
关于社区价值绝对是你从事游戏社区行业时经常被问到的问题,所以不妨跳过单一业务层面,从公司和玩家两个方面来分析。
1. 对公司的价值
一旦谈到对公司的价值,那么所有规定的价值都必须量化。 通过量化,你可以告诉公司你为什么做得好。 这是前提。
(1) 保留活跃价值
常见核心指标:日活跃度、游戏渗透率(对应游戏社区日活跃度/游戏日活跃度)等。
其他指标:月活跃用户、人均在线时长、人均打开频率、发帖数、互动量等(根据业务目标和当地情况)。
这里需要强调一下游戏渗透的概念,因为我们做的是游戏社区。 游戏渗透率的大小决定了对游戏的影响程度。 是证明社区反馈对产品价值的基本指标,该指标理论上可以超过100%。 ,这就证明了此时游戏的日常活跃度大部分来自于社区。 渗透率指标较好的产品在10%左右,如King Camp等。
同时,通过这些活跃指标,我们还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游戏的所谓口碑效应,即某个玩法是否受欢迎。 我们可以看这个玩法在社区的关键词密度、讨论的玩家比例等。(在已经运营的某游戏社区产品中,建筑玩法因为关键词密度高,设立了相应的版块)并且游戏产品基于社区内容打造了建筑沙盒玩法,一批建筑玩家间接带动了游戏LTV的提升)
(2)付费染色价值
共同核心指标:曝光量/读者数、付费用户数、支付金额等(以与产品协商的实际结果为准)。
所谓“上色”,就是对用户进行标记,标记一定时期内(一般是一周内)受社区内容影响的用户,然后拉取这些用户在游戏中的付费行为,可以证明付费推广价值社区内容。
在迄今为止运营过的所有游戏社区的体验中,笔者发现我们所挽救的社区活跃用户与游戏中的活跃大R用户有80%以上的重叠度,因此有充分的理由“ color”这些用户除了活跃之外,社区也会影响付费。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“直播带货”就是用内容来影响用户的付费行为,只不过是将这种玩法融入到了游戏社区领域。
2. 对玩家的价值
玩家并不关心所谓的量化指标。 大多数人只会从社区中获得直接的满足,即通过用户思维去思考社区的价值,所以他们的价值可以概括如下。
(1)刀具价值
且不说好处,做过用户画像的同学都会知道,玩家的第一需求几乎都是策略导向的内容。 没有进入游戏或者刚刚进入游戏的玩家想知道游戏是否好玩,所以需要准备简单的游戏介绍、新手攻略等;
在玩了一段时间后,高端玩家往往会注重降低投资成本,因此需要针对当前版本做出更有针对性的指南或工具。 例如,阴阳师相关社区会准备当前活动阵容的指南,DNF相关社区会准备装备。 计算器等的改进,这对他们来说就是工具价值,能否满足工具的需求也是社区能否增加新工具的关键之一。
(二)社会价值
这是社区是否建立和定位的最终体现,即用户能否自己建立社交联系并沉淀社区。 如果说早期是因为玩同一款游戏的爱好而形成了一个群体,那么在社区的成熟阶段,离开游戏甚至关停游戏后,之间仍然可以存在联系。用户因为社区已经积累了自己的调性。 社会价值。
比如,当你想到影评、书评时,你会想到豆瓣,当你想到专业知识时,你会想到知乎,当你想到直男社区时,你会想到虎扑。 只不过垂直游戏社区能达到这个水平的少之又少,而游戏中更容易做到这一点的方式就是IP文化的衍生和流媒体的升级。
3. 如何从零开始打造游戏社区
社区的核心构建于三大模块:用户、内容、活动。 不管社区有多么不同,只要三者关系顺畅,一个活跃指标好的社区就可以诞生。
1、用户是基础
首先,首先要谈的一定是用户。 用户模块最有效的方式就是kol运营,即捕获少数顶级用户来辐射影响其他层级用户的行为。 各种顶级社区产品也实践了这一点。 方式,如信站。 那么如何释放头部用户的影响力是这个模块的关键。
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建立一套自下而上的激励机制。 笔者的经验总结为“123”原则。 (理论基础来自马斯洛需求定理,这部分用户与普通用户不同,他们除了物质需求外,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。笔者运营过一些头部手游,发现主动付费在游戏社区领域80%以上的用户也是社区的活跃成员,如果这些用户只给予简单的物质奖励,他们将无法在社区中长期维持自己)
(一)“1”牌
一个人所能带来的粉丝效应可能很小,但一个群体就不一样了。 所有小粉丝效应都可以通过品牌运营融入到这个群体中,将团队推广为KOL。 在相同的资源下,可以获得更大的曝光水平。
对于新会员:快速积累基础人气;
对老会员:增强归属感,满足社会需求和荣誉需求。
值得一提的是,如果是游戏社区,这种品牌推广可以打通线上线下。 线下社区采用认证系统玩法,线上游戏称号道具等玩法进一步提升团队影响力。 它还可以让游戏玩家获得更强的沉浸感。
(2)“2”型
组建玩家团队通常有两种类型的玩家,一种是内容生产者,另一种是社区活动家。 他们的特点如下:
内容生产者:有硬核内容生产能力,能独立完成流媒体内容,游戏水平较高,社区活动频次往往以“周”为单位,可以根据内容构建画像进行筛选交互和阅读指标。
社区积极分子:有较强的短内容制作能力,善于带动活跃气氛,是玩家团队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的成员,也非常愿意帮助做团队中的各种杂务,减少工作量的操作。 通过交互量指标、登录频率指标等构建图像筛选。
(三)“3”指标
三个指标包括:阅读量指标、互动量指标、影响力指标(关注数、粉丝数等)。 指标的意义是一种反馈行为,反馈给用户,反馈给运营,共同拉动,最终形成kol衡量指标。
因为这些反馈指标是用户最关注的数据,我们不仅需要将它们放在用户最显眼的个人主页上,以便其他用户对他形成印象,还要创建一个趋势图并将其放在创建者的后端帮助他们找到自己。 数据增长的奇点使得爆炸性行为成为长期趋势。
正因为如此,基于数据的运营思维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。 (这种看数据的行为就像炒股一样让我上瘾:“涨了,今天涨了。”“今天跌了,是因为我拿不到称号吗?”)
对于阅读用户来说,输出交互指标时,不仅仅因为创作者的内容,还在于产品交互功能是否便捷。
很多成熟的产品经理都会想方设法降低读者互动的门槛,或者添加一些可爱有趣的互动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。 毕竟,内容创作者再牛逼,也是从普通阅读用户一步步成长起来的。 是的,这种心理上的“门槛进入”玩法,用在社交内容产品功能上是没有任何坏处的。
还需要说的是,一些平台已经完成了完整的商业化路线。 他们会将用户创建内容的收入转化为非公开反馈指标。 由于需要保密,该指标不包含在基本反馈中。 三个指标。
2.内容即表现
内容是所有用户行为的反映。 因此,从内容构成上来看,呈现的是一种“PPU”现象,即PGC、PUGC、UGC。 它们在广义上可能有不同的含义,所以我想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意思。 游戏社区内的认知“PPU”。
(1)PGC
PGC是指官方制作的内容,社区通常包含游戏公告、游戏宣传视频、新手指南等。
PGC内容制作的核心目的是形成对游戏的转化。 除直接同步的公告内容外,其他PGC内容的初始数量取决于资金量和后续ROI来确定持续供应数量。 因此,可以观察到第三方平台社区很少制作自己的PGC内容。 大部分PGC内容来自游戏官方自建社区。 这也是这类自建平台的一个优势。
(2)PUGC
PUGC内容是指受政府影响的UGC内容。 不仅内容的专业水平接近PGC,而且数量也比较多。 因此,PUGC是大多数游戏社区想要构建的核心内容生态。
其核心目的是促进社区活跃度,成为普通用户的创意模板,成为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。
接下来,笔者想从需求数量、生产资料、分配方式三个方面来阐述。
需求量:与用户接触到的内容数量有很强的相关性。 我们希望尽可能为用户呈现优质内容,留住用户。 我们可以构造一个简单的公式来粗略估计。
PUGC内容需求数量≈人均单次阅读文章数*人均单日打开频率
Ps: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算法,所以每次打开呈现给用户的内容都是不同的。 每人单次阅读的文章数*每人单日打开的频率,可以粗略计算出单个用户全天需要的不同内容的数量。
生产方式:生产者是用户社区营销,但大部分内容框架或命题都是由运营指导,通过任务系统(任务系统多为头部用户内部采用)或活动包装玩法(任务玩法公开后会进行包装)转化为活动形式,同时也方便挖掘潜在的创意用户)。 整个流程顺利后,相关的产品功能会逐渐衍生出来,比如创作者收益后台等。
分发方式:首先肯定是算法推荐分发,但本文讲的是操作。 笔者只是从运营角度来讲,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建立“回顾、发现、曝光”三个基本流程,实现运营分发。
(1)审核:机器审核+人工审核,减少违法内容占用曝光资源
(2)发现:建立舆情报警系统,及时发现潜在爆炸性内容
(3)曝光:给予资源尽量宣传强势操作或潜在游资的内容,并定期更换
毫不夸张地说,如果用户每次进入社区都能看到自己喜欢的PUGC内容,那么社区运营就成功了一大半。
(3) 教资会
UGC内容与游戏社区领域的PUGC没有太大区别。 在笔者看来,可能只能通过是否有运营支持和培训来产生。 它们的来源主要来自运营活动(比如运营发起简单的话题活动生成内容)和产品功能(比如阴阳师发布ssr,可以看到截图分享到社区等)两种方式。 理论依据是用户福利需求产生UGC内容; 低门槛的产品创作让用户养成UGC习惯。
综上所述:内容是一种永远不会过时的形式,而笔者所认知的内容类型的区分只是游戏领域的冰山一角。 在目前的供需之下,也衍生出了各种以此为生的人物。 比如自媒体、mcn等,所以内容运营做好的话,真的不会吃亏。
3.活动是手段
事件运营是一个相对不断变化的基础能力,是我们社区运营介入用户关系最有效的手段。 运营商中经常流行一句话,“只要成本足够,没有事件运营达不到的KPI”。
话说回来,真的有不计算ROI转化的社区吗? 因此,对于活动模块,我最想讲的是如何在有限的成本内创造出效果更好的活动。 笔者愿称之为“137建议”(这个建议来自一位同事多年的大量实际数据分析,如果有幸看到,可以补充补充说明)
(一)“1”活动目的
目的应该明确,最好让一项活动达到一个目的。
对节假日敏感是活动经营者的基本素质,但有多少人做活动是有目的的呢? 换句话说,有多少人想在一项活动中实现多个目标? 这些都是事件操作的禁忌。
当操作设计时有一个目的,无论想法多么疯狂,它们都可以保持主线而不是混乱。 如果操作本身不乱,用户的参与门槛和转化路径就会更加清晰。 我们回顾的时候,也有主线目标。 分析数据,找出问题所在。
然而,有时存在需要实现多个“KPI”的情况。 虽然不建议一项活动有多种用途,但也可以分为多个活动或者多个阶段来完成,至少在用户参与路径上是这样。 不要增加太多的理解成本。
(二)“3”天活动期
无论任何类型的活动,活动参与人数总是呈现出准正态分布曲线,并且该曲线的峰值往往出现在活动的第三天。
这个结论来自于100+条活动点评的数据。 笔者大胆猜测是由于用户构成所致。 到活动第三天,所有活跃老用户都参与了,所以从第四天开始,老用户参与活动的比例逐渐下降。
(3) 最多“7”天一次
从频率上看,7天内最多发生一次事件。
对于用户来说,参加活动会有一个倦怠期,这个周期遵循学习和工作的周期,即一周。 在这个周期中,运营方会尽量根据用户的活跃习惯来选择活动上线时段。 例如,大多数用户年龄在20岁以下的社区产品都会选择在周四和周五发布活动,至少覆盖一个休息日。
如果这个周期中有很多活动必须完成怎么办? 在这种情况下,就需要一个包装活动的概念,比如常见的“双丹”概念,将两个节日合并为一个活动。
综上所述:“137建议”本质上是一种基于数据分析反馈形成用户参与活动路径的方法。 当用户基数较小或者可以保证所有员工对操作有相同的理解时,这个建议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。 而如果遇到必须牺牲效果才能进行活动的情况,一定要保持目的明确。 基本原则。
最后我强调:活动越有趣,参与的人就越多。 不要仅仅为了做活动而做活动。
4. 社区常见问题解答
Q1:当KOC/KOL与普通用户发生冲突时,KOC/KOL该如何站队?
A1:双方平分秋色时与KOC/KOL组队。 这些是你训练的人。 帮助他们可以提高他们对平台的忠诚度。 如果帮助普通用户,很容易就会破坏之前玩家团队建立的形象。 ; 在出现明显错误的情况下,除非KOC/KOL明确表示不服从组织安排,那么我们会进行“阴阳”操作,表面上按照社区规则进行惩罚,表面上进行安抚。
Q2:社区平台或游戏中玩家的负面舆情应该如何处理?
A2:首先安抚自己支持的选手团队,防止内部失信,然后安排选手团队发布正面舆论,争取粉丝支持。 必要时,需要制造舆论事件来达到目的。 比如,先安排值得信赖的玩家站在官方一方的对立面进行言论分析,然后逐步纠正支持玩家的舆论方向。
Q3:如何填补社区建设前期内容的缺失?
A3:我们最开始关注的内容是PUGC部分。 在获得一定的用户需求画像后,我们会构建任务型活动,促进玩家团队的输出,形成模型内容。 完成后,我们会布局公开活动,引导普通用户制作UGC部分。 如果没有组建用户团队,可以寻求外包作家或MCN来完成PUGC部分。
Q4:如何解决内容安全问题?
A4:编写用户发布规则,提倡按规则输出,建立“先审核后发布”机制,杜绝违法内容的发布。 如果条件允许,可以增加“机器评审+人工评审”的模式,形成“先发布,后评审”的模式。 “用户感知形式,人工审核这一步就可以完成内容分发的功能。
Q5:社区运营团队的构成是怎样的?
A5:核心功能是用户操作、事件操作、内容操作。 由于这三个职能密切相关,因此将三者绑定为一职位就足够了。 对于多人团队,建议使用OKR来区分人员的工作内容。 无论成本如何,人员配置也可以按游戏类型甚至单个游戏项目组进行划分。 一定不要尝试按功能划分。 例如,用户资源集中在单个位置。 运营人员流失造成的核心用户流失通常是不可逆转的。
【最后的感想】
作为社区运营者,你要面对的问题远比这些多。 尤其是资本追求的价值问题总是在被刷新。 然而,这是一份与人心互动的工作。 这是笔者在冰冷的网络环境下的感受。 即使他们经常告诉科里的孩子们要量化他们的热情和热情,他们也总是明白一件事——人的心永远不能被数字所取代。 然后你会发现社区营销,当社区用户理解你的热情时,你想要的社区生态就已经形成了。
暂无评论内容